中药材GAP检查指南:全面的现场检查流程、关键控制点与整改策略
一、指南总览
目的:通过系统化检查,确认中药材种植、收获、加工与贮存等环节符合GAP要求,保障产品来源可追溯、生产过程规范、风险可控。
适用对象:中药材种植基地、合作社、企业、第三方检查机构与内部质量管理人员。

二、检查前准备
- 资料准备(核查原件为主)
- 土地产权/承包合同、地块地图与种植结构记录;
- 年度生产计划、作业记录(播种、移栽、施肥、灌溉、病虫害防治、采收);
- 农用投入品台账(种子/苗、肥料、农用辅料)及采购凭证;
- 运输、贮存与加工记录(温湿度记录、通风、清洁维护);
- 人员培训记录与岗位职责说明。
- 人员与工具
- 现场陪同人员:负责人、技术员、田间管理员;
- 检查工具:笔记、相机、量尺、温湿度计、样品袋与标签、便携检测设备(如有)。
三、现场检查步骤
步骤1:入口与外部环境
- 检查基地周边环境(污染源、畜禽养殖、工业排放等);
- 核对地块边界、林带与隔离带情况,评估外来污染风险。
步骤2:耕作与田间管理
- 育苗/播种管理:育苗条件、苗龄记录、移栽记录;
- 施肥与灌溉:投入品使用记录、用量与施用方式、灌溉水源及其保护措施;
- 病虫草害防治:防治计划、用药记录、是否按规范选择药剂与安全间隔期(记录为证)。
步骤3:收获、初加工与干燥
- 收获操作与时间记录,干燥场地与通风、温控情况;
- 初加工流程是否有灰尘/异物控制措施,作业人员是否有岗位卫生规定。
步骤4:贮存与运输
- 贮存环境(通风、防潮、防虫、防霉)与温湿记录;
- 运输工具清洁、标签与批次管理,是否有专用容器与封存记录。
步骤5:记录与可追溯体系
- 核对批次记录、追溯代码、样品留样与保存期限;
- 人员培训、岗位交接记录及管理职责落实情况。
步骤6:采样与必要检测(仅为流程说明)
- 按计划采样并留样,记录采样地点、时间、批次;
- 如需检测(理化或残留),应依规范将样品送有资质的检测机构,并保留检测报告。
四、关键控制点(KCP)与证据要求
| 项目 | 检查要点 | 典型证据/记录 |
|---|---|---|
| 土地与环境 | 无明显污染源;土壤管理措施 | 土地说明、周边环境照片 |
| 农用投入品 | 合规采购、使用记录完整 | 采购单、使用台账 |
| 病虫害管理 | 有防治计划与用药记录 | 防治计划、用药记录、农残间隔记录 |
| 收获与干燥 | 操作规范、干燥条件可控 | 收获记录、干燥日记、温湿表 |
| 贮存运输 | 分区明显、环境控制、批次管理 | 库房盘点表、运输单据、封存记录 |
| 记录与追溯 | 批次可追溯、留样完整 | 批次标签、留样登记簿 |
五、评分、判定与整改流程
- 评分原则:按项目重要性分级(关键项/一般项),关键项不符合视为严重不合格;一般项按缺陷数量与频次计分。
- 不合格处理:现场要求立即整改(可现场解决的小问题)并记录;对需较长时间整改的问题,给出整改期限与整改方案。
- 复查与关闭:整改完成后应提交证明材料或由检查人员复查,确认后在报告中关闭该项。
六、常见问题与快速整改建议
- 记录不完整:建立电子台账、使用模板登记(日期、人员、批次)。
- 用药记录缺失:立即补录,并建立用药前后照片与标签留存流程。
- 贮存防潮不到位:加设防潮包装或干燥剂,调整通风,做温湿监测。
- 追溯信息分散:统一使用批次号并在每一环节粘贴标签,建立样品留样库。
七、实用工具与数字化建议
- 建议采用电子表格或简单的OA/ERP模块记录批次与作业流程;
- 使用二维码/批次码实现快速追溯;
- 定期(季度)开展内部自检并形成改进报告,作为迎检证据。
八、绩效指标(KPI)与持续改进
- 合格率(检查合格批次/总批次);
- 记录完善率(关键记录完整率);
- 不合格项整改率及平均整改时长;
- 留样合规率与可追溯时效。
九、检查日注意事项(对被检查方)
- 现场保持整洁,关键记录摆放有序;
- 陪同人员熟悉流程并能提供必要说明;
- 对无法提供的历史文件,应列明原因并尽快补齐;
- 保持开放态度,将检查结果视为改进机会。
规范的GAP检查既是合规要求,也是提升中药材种植管理水平、降低生产风险的重要手段。通过完善记录、强化关键控制点管理与持续改进,可有效提升合规性与市场竞争力。
THE END
0
二维码
海报
中药材GAP检查指南:全面的现场检查流程、关键控制点与整改策略
一、指南总览
目的:通过系统化检查,确认中药材种植、收获、加工与贮存等环节符合GAP要求,保障产品来源可追溯、生产过程规范、风险可控。
适用对象:中药材……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