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黄精之乡有哪些?

中国黄精产业依托地域生态优势蓬勃发展,形成多个规模化、标准化种植基地。这些产区通过科技赋能、文化融合与产业链延伸,将传统药材转化为富民产业,在乡村振兴中绽放独特价值。

一、湖南新晃:国际舞台上的“黄精贵族”

新晃侗族自治县坐拥70.41%的森林覆盖率,其海拔500-1100米的阴坡林地孕育了多糖含量高达27.7% 的黄精,远超国家药典标准,被誉为黄精中的“贵族”。该县建立1866公顷国家道地药材与有机双认证基地,推行“油茶—黄精”等林下共生模式,实现“一地生两金”。

产业构建全链条体系:

  • 种植规模:建成8个千亩示范基地,种植面积达4.8万亩,年加工干货7000吨,占全国1/3份额

  • 国际化布局:2025年7月斩获泰国9200万元订单,产品进入越南、马达加斯加等市场

  • 科技赋能:设立国家黄精产业研究院,开发30余种深加工品,附加值提升5-10倍

二、湖南安化:冰碛岩上的百亿产业梦

安化凭“中国多花黄精之乡”称号,依托全球85%冰碛岩风化富硒土壤,培育出浸出物含量65%-90%的优质黄精。2024年种植面积达12.6万亩,综合产值突破32.1亿元,近三年增速超189%。

中国多花黄精之乡

品牌建设成果显著:

  • 2025年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,为全国5个入选黄精品类之一

  • 开发黄精茶、黄精饼干等60款产品,其中黄精茶入选北京冬奥会文化交流用茶

  • 登陆央视财经频道,品牌价值跻身全国黄精品牌第二位

三、湖南新化:林下经济的“黄金样本”

新化县凭借110万亩野生黄精资源基础,打造“中国黄精集散中心”。通过每亩1200元政策补贴扶持产业,形成“公司+基地+农户”模式,带动12万从业人员,建成9.2万亩种植基地。

产业升级路径清晰:

  • 建立地理标志管理体系,研发九制黄精、黄精酒等10余个系列产品

  • 年加工能力2000吨,2022年综合产值8.2亿元

  • 目标2025年实现15万亩种植与100亿元产值,推动林下经济迈向“黄精时代”

四、湖北崇阳:“林药康旅”融合典范

崇阳县作为湖北省“十大楚药”产区,在北纬29°黄金生态线上建成8.3万亩标准化基地。创新“林药康旅”四位一体模式,培育8家精深加工企业,开发黄精气泡水、饼干等56款产品。

创新利益联结机制:

  • 推行“龙头企业+合作社+农户”,带动2.3万药农年均增收1.2万元

  • 白崖山黄精茶入选外交部国礼,“崇六味”区域品牌价值超10亿元

  • 2025年咸宁“一县一品”战略将其列为特色产业标杆

五、滇地新生力量:林下生金的绿色实践

云南多地依托高森林覆盖率优势,探索黄精产业化新路径:

  • 凤庆县三岔河镇:注入420万元衔接资金,建设140亩滇黄精示范基地,创新“租金+工资+分红”模式,带动户均增收3000元

  • 腾冲箐口村:创立“九保”模式(企业保技术收购、合作社保林地、农户保管理),建成500亩基地,规划3年内扩展至3000亩,预计产值3900万元

全国黄精产业地图与未来趋势

产区 核心称号 种植规模 关键竞争优势
湖南新晃 中国生态黄精之乡 4.8万亩 国际认证+多糖含量27.7%
湖南安化 中国多花黄精之乡 12.6万亩 冰碛岩土壤+冬奥会指定用茶
湖南新化 中国黄精集散中心 9.2万亩 百万亩野生资源+百亿目标
湖北崇阳 十大楚药产区 8.3万亩 药旅融合+56款深加工品

未来黄精产业呈现三大趋势:生态化种植持续扩大林下经济规模,科技赋能推动多糖提取与功能食品研发,全球化布局深化RCEP市场合作。从深山走向世界,黄精产业的绿色转型正为乡村振兴提供澎湃动能。

THE END
分享
二维码
海报
中国黄精之乡有哪些?
中国黄精产业依托地域生态优势蓬勃发展,形成多个规模化、标准化种植基地。这些产区通过科技赋能、文化融合与产业链延伸,将传统药材转化为富民产业,在乡村振……
<<上一篇
下一篇>>